来源:济宁新闻网 作者:苏小糖 时间:2024-06-22 19:37 阅读量:18697
运河畔,任城中,竹竿巷内百家兴。编竹筐,织鸟笼,竹排竹筏万里行。
白铁灶,陈大刀,古董文玩开门红。见兴衰,守本源,精湛技艺永流传……
这首在济宁城流传已久的民谣描绘的情景就是老任城大运河畔竹竿巷,也是几代济宁人的城市记忆。
济宁地处大运河中段,济宁段通则运河通,反之济宁段不通则运河不畅。明清两代在济宁设置最高司运机构以保运河畅通,故济宁被称为 “运河之都”。济宁过去被誉为“江北小苏州”,一条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竹竿巷与苏州城中相似,极具江南风韵。
大运河从济宁西入城,在市区转折向南出城,竹竿巷就位于运河转折处、太白楼中路古运河南岸。老济宁因运河而经贸繁荣,竹竿巷更是因运河而生而兴。
因运而兴 千年文脉奔流不止
从街巷南口进入,到东大寺,竹竿巷便呈角尺状顺河拐向西,进入纸坊街、汉石桥和纸店街,这里也曾是济宁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竹制品、书画古董、茶坊酒馆无一不有。 竹竿巷主要以经营竹器闻名,这里的竹子和竹器质优价廉,品种多样,摆满竹竿巷的一街两巷,声名远播鲁西南各州县,被称为“济州之花”的竹篮,更是受到各地客商的青睐。
济宁竹竿巷的竹业靠运河的开掘而兴起,竹编技术也得益于江南竹编艺人的传授。随着运河的开通,江南的竹编艺人能工巧匠顺运河来到济宁,他们靠河就近开店设铺,开馆收徒,传授技术。用锯、竹刀、手钻为主要工具,根据品类和用途将竹子制作成粗、细、精等各种档次的竹篾,再编织成新颖、精美、轻巧、实用的竹制品。
记者在街角的一处店铺见到张步财时,他正坐在一只低矮的板凳上,埋头做着一家火锅店定制的虾滑竹筒,已经做了很多,地上还堆放着一些原材料。张步财祖孙三代一直从事竹货业,制作各种竹制品他都游刃有余。
已经年过花甲的张步财从小跟着祖籍南方的竹技师傅做学徒,养成了每天早起劳作的习惯。他告诉记者,当时客商南来北往,随时可能靠岸采购,很多商铺从来不打烊。几百年来,竹竿巷上,无数个像张步财一样的手艺人靠着坚守和勤劳,造就了济宁商业上的繁荣和经济上的鼎盛。
运河经济除了造就了一条条繁华的专业街巷,也孕育出许多百年传承的老字号。“马大兴”糕点就是其中一个。
1837年,马彪老先生的高祖父和很多同乡一起,带着家人从南京顺着运河来到济宁,在老城的运河边开起一家马家老店,售卖食品和日用杂货。1910年创立了专做糕点的马大兴果品店,后来逐渐成为济宁尽人皆知的老字号。
今年80岁高龄的马彪自幼聪慧好学,非常喜欢传统文化,家里到处都挂着他的书画作品。这位自幼生活在济宁城区的老人,自己徒步走完了整条大运河,而且创作了大量介绍运河沿岸景观历史的文本、绘画作品。“将京杭大运河全程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是我从小的梦想。”谈起大运河,马彪老先生向记者袒露了创作的初衷和感悟。
“‘任城桥下水潺潺,小闸口上路弯弯,我家自古桥西住,运河越河交汇处。’这首诗描绘的就是祖上选择定居的位置。”马彪说,他在古运河边出生、成长,对大运河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小时候就听家里老人讲过京杭大运河的故事,大运河沿线的城镇、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他。
运河边的热闹与繁华是马彪童年最直观的记忆。除了大小店铺林立,还有很多走街串巷的游商小贩,他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过去生活的记忆,也成为年轻一代了解运河历史的生动图景。曾经的街头百态、兴盛繁华在宣纸上一一呈现,让后人感受到了一位济宁老者对运河的浓浓深情。
历经百余年风雨飘摇,济宁马大兴糕点店坚守传统,时至今日已经传至第六代了。虽然现在机械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糕点很多,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手工糕点,“马大兴”也一直秉持着初心,让更多的人吃到记忆中的“老味道”。
一条竹竿巷,百年济宁史。如今,临河而成的竹竿巷虽然慢慢褪去了往日的繁华,但屹立在街边的青砖灰瓦房、斑驳沧桑的青砖上刻写着百年历史岁月的纹路,向这条巷子里来来往往的游客诉说着老济宁的繁华过往……
崇古厚今 运河之都续写辉煌
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既要保护好也要传承好。近年来,济宁充分挖掘运河文化资源,扎根文化“两创”沃土,以城市文化社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聚微光成星河,树新风扬正气,绘就文明发展新画卷。同时,打造了“一河两岸、三街六巷”特色主题街区,已成为民俗风情的集萃地、特色旅游的承载地、展现“济宁运河之都”的文化会客厅。
家住竹竿巷社区的许庆香老人已经80多岁高龄,家中还有因患病行动不便的女儿,清洗大件衣物成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了解到我们辖区的老年人有洗衣难诉求,我们就商量购买两台洗衣机打造了一个洗衣房。”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宁介绍,竹竿巷社区“幸福洗衣房”的服务对象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社区志愿者定期到老人家中将要洗的衣物、床单等收集起来,为老人提供收衣、洗衣、烘干、送衣“一站式”服务。
“幸福洗衣房”项目是竹竿巷社区“五微”精细治理模式中“微公益”的一个缩影。为更好地为民办实事,竹竿巷社区推动社区治理由宽泛粗放向精准定向转变,从关注居民“微诉求”,满足居民“微心愿”,到实现家门口“微就业”,以“绣花功夫”推进社区“微治理”,用点滴关爱和细致入微的服务,用心用情构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家园。该社区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强化传统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打造运河文化展厅、红石榴文化广场、运河夜校等平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播及惠民活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寻常、融入日常。
运河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和创新。2021年,任城区启动实施“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以古运河为轴,对沿河两岸的重点文物进行整合发掘。泛舟河上,白天欣赏旖旎风光,夜晚在灯光秀中欣赏豫剧等文艺展演,结束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游客还能在两岸的老街巷品美食、逛古街,感受古运河文化。古老的运河,连绵不断地续写着历史的辉煌。
如今的古运河两岸,竹竿巷依旧传承着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磨刀打铁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两岸道路干净平整,街坊邻里笑声不断,城市更加宜居、更具特色、更富活力,浓浓的运河情在竹竿巷里流淌着、蔓延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6月2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在东莞举办。会上,新茶饮行业首款HarmonyOS元服务——“奈雪点单”正式上线,为茶饮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的数智化体验。新茶饮赛道开...